6月28日,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發布《外商出資工業教導目錄(2017年修行)》(簡稱“新版《目錄》”),自2017年7月28日起實施。此外,《外商出資工業教導目錄(2015年修訂)》一同廢止。
“外商在華樹立純電動車合資公司數量不再受上限兩家的制約。”這是新版《目錄》在汽車制造業領域開釋出的嚴重信號。
文件原文如下:
汽車整車、專用車汽車制造: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樹立兩家及兩家以下出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整車商品的合資公司,如與中方合資火伴聯合吞并國內別的汽車出產公司以及樹立出產純電動汽車整車商品的合資公司可不受兩家的束縛。
一條“紅線”已跨過
據悉,1994年國家樹立了“整車公司中外合資中方股比不得低于50%”和“外商在華最多只能建兩家合資整車公司”兩條“紅線”,多年來未曾松動。
2016年7月19日,國務院發布的《對于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行政法規、國務院文件和經國務院贊同的部門規章規矩的抉擇》稱,汽車電子、動力電池容許外商自貿區獨資。
5月25日,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正面回答了汽車工作外資股比束縛疑問:“正在修訂的《外商出資工業教導目錄》擬鋪開汽車電子和新能源汽車電池、摩托車等領域外資股比束縛,目錄修訂稿已由基地微觀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5次集會審議通過。”
以上政策開釋的信號是,“股比束縛”這條“紅線”正在松綁,比如汽車零部件工作的外資股比束縛有望悉數鋪開,但傳統汽車股比束縛還沒松口,這如同與我國汽車工業協會及國內多家干流整車公司聯名對立有關。
不過,記者估測,整車外商出資股比束縛悉數鋪開是遲早的事,且時間不會久遠。4月26日,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的《汽車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到“完善內外資出資管理原則,有序鋪開合資公司股比束縛”。5月22日,發改委正式批復了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我國)合資出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6月29日,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合資項目在安徽合肥正式破土動工,這標志著備受注重和置疑的江淮大眾項目現已落實。
大眾在華有了“合法合規”的第三家合資公司,這是一個嚴重進展。雖然新版《目錄》沒有悉數鋪開外商在華建合資整車公司“兩家封頂”束縛,但在電動汽車領域有先例了。
可見,新版《目錄》已跨過了“合資數量”這一條“紅線”。
簡化外資并購公司手續
6月29日,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在新聞發布會上表明,新版《目錄》有三大亮點,一是對外資的敞開程度更高了;二是進一步拓展鼓動類政策的規劃;三是縮小了外商出資公司樹立及改動閱覽的規劃。在記者看來,這三點對我國汽車制造工作招商引資很有幫忙,最少能夠生動商場,新版《目錄》給了我國汽車工業再次煥發新春的時機。
“除‘境內公司、公司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樹立或控制的公司并購與其有有關聯絡的境內公司’以外,將不觸及準入特甭管理辦法的外資并購樹立公司及改動,包括上市公司引入外國出資者戰略出資,均歸入備案管理。商務部還將同步樹立配套辦法,當令修訂出臺《外商出資公司樹立及改動備案管理辦法》,清晰并購樹立公司及改動的備案程序。”孫繼文詳細解讀了新版《目錄》中的最大亮點。
孫繼文認為,這將大幅簡化外資并購公司的手續,切實降低原則性的交易成本,進一步前進營商環境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能非常好支持外商出資公司對實體經濟發展體現重要作用。
這幾年,我國海外收購如火如荼,尤其是汽車及零部件工作。新版《目錄》正式實施后,海外公司并購中方資產的可能性會加大,說不定也會“風生水起”。在記者看來,或許將來幾年,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工作會更加生動,這顯著有助于我國完結汽車強國。
零部件鼓動規劃進一步加大
除汽車零部件外商出資有望悉數鋪開外,新版《目錄》還增加了鼓動出資類的條目。
與2015年版《目錄》比較,鼓動類條目又新增加6條,觸及虛擬實際、增強實際設備研發與制造,3D打印設備關鍵零部件研發與制造等項目。
新版《目錄》鼓動外商出資清單中,包括外商關鍵出資汽車發動機制造及發動機研發安排建造、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及關鍵技能研發、汽車電子設備制造與研發、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四大領域中的關鍵零部件及部件。
2015版《目錄》中,能量型動力電池位列于鼓動類,但又清晰規矩,對于能量密度≥110Wh/kg,循環壽數≥2000次的能量型動力電池,外資比例不得逾越50%。而新版《目錄》除去50%束縛,將動力電池工作由不完全鼓動類完全變成鼓動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