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汽車行業正孕育深刻變革。
綜觀眼下的全球汽車市場,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大行其道,汽車行業正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
與此同時,行業增速放緩、產能利用率下滑、競爭持續加劇也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尤其是新技術的持續出現和相關政策環境的不斷轉化更是讓汽車產業來到了量變到質變的分水嶺。
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的角色該如何優化?
彎道失誤的概率更高
6月7日,2017全球汽車論壇在重慶舉行。開幕式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表示,當下業內需要重新認識汽車產業變革的深度和廣度,重新認識正在到來的新汽車時代。
他認為,新汽車時代的行業變革特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汽車產品不再是單一的代步工具,已成為人類社會最大的綜合性移動終端;汽車產業的邊界被打破,更加開放和寬泛,傳統車企向科技與服務領域轉型;汽車與社會的新關系正在形成,整個社會將面臨環境、安全、法律等方面的挑戰,汽車成為社會產品和經濟產品。
在新的汽車大變革時期,中國汽車產業又該如何由“從屬者”角色轉變“引領者”?
對此,王俠呼吁,“我們要摒棄‘彎道超車’的幻想。彎道是所有人的彎道,而且彎道失誤的概率也更高。”
他認為,中國汽車產業要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到模式創新和核心技術同步發展,做好整合全球優勢資源這篇大文章。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蔡賓認為,對于汽車產業而言,在彎道可能有更多的機會,但不能寄希望彎道超車,發展汽車產業還是要腳踏實地。未來十年,中國汽車產業將走差異化競爭道路,即突破原有發展路徑,探索創造新的維度空間,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尋找和創造市場機會。
對于車企而言,如何應對差異化競爭?蔡賓認為,首先要把握用戶需求,實現不同用戶不同需求的定制化發展;其次,把新技術運用到汽車產品技術升級中;第三,業務模式的升級要求深刻挖掘汽車后市場的空間。
兩大深刻變化正在發生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十幾年來,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漢騰汽車公司副總裁廖雄輝看來,這期間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發生了五大變化。“首先是信息的碎片化,產品的多樣化,競爭對手的增多,使得信息被分割;第二是單純走高質低價,消費者也不一定認可,導致性價比的競爭力越來越低;第三,現在汽車已不是以前單純的代步工具,它已成為一個終端的移動工具,集生活、娛樂于一體;第四,消費者對產品更新換代的要求更快;第五,新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強大并且都形成了自己的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全球汽車市場表現不容樂觀,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市場汽車的需求都不及預期,傳統汽車產業正加速邁向電動化和智能化。與此同時,作為汽車消費市場中崛起的新勢力,年輕消費者也開始呈現出更加自信與前衛的消費觀念。
蔡賓表示,目前整個行業有兩大深刻變化正對汽車產業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一是用戶結構的變化,80、90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必將影響未來汽車的產品和服務。二是新興技術不斷涌現,大數據、智能互聯等新技術層出不窮。
德勤中國汽車項目負責人何馬克認為,中國的汽車消費者越來越年輕,年輕的消費者一般忠誠度不太高,更愿意嘗試新的東西,他們一般不會從始至終去購買一個品牌。他表示:“我們要去做更多的投入來推廣產品,或者改變和消費者互動的方式。也許他們沒用我們的汽車,但是他們可以用我們的移動服務。”
造車新勢力的窗口期
近兩年來,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新進入者不斷闖入整車制造領域,汽車產業傳統的邊界正在被打破,新的邊界變得更加開放和寬泛。另一方面,傳統車企也開始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向提供出行解決方案的制造服務型企業轉型。
為何幾乎所有的造車新勢力都會選擇從新能源車型介入?
“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容易躍出龍門。”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云度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林密表示,當消費者愿意接受一種新能源驅動的汽車時,他們往往并不介意選擇一個新的品牌,這也就為造車新勢力打開了一個窗口期。
威馬汽車董事長兼CEO沈暉也認為,汽車產業未來的方向一定是電動化和智能化,具體到產品,電動車有著得天獨厚的成本和環保優勢,只要車企肯下功夫,可以通過差異化實現自身發展。
愛馳億維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谷峰同樣認為,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未來是光明而美好的,但新能源汽車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生產環節供應鏈需要強化,銷售環節需要有更多創新,充電、使用、售后環節還需要完善,這些都需要新興車企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遠的視角解決問題。
有觀點認為,新興車企的進入對于傳統車企來說是一種鯰魚效應,它可以通過自身的攪動來激活傳統企業的活力。
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對此表示反對,他認為:“新興企業進入汽車市場并不是為了做攪動魚塘的鯰魚,而是要做挑戰傳統車企的鯊魚。”
陸群表示,傳統汽車企業并沒有過時,新能源汽車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將是新興車企與傳統車企之間的重要競爭領域,作為新興汽車企業,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抓住稍縱即逝的時機,抓住變革的機會,在高瞻遠矚眺望未來趨勢的同時,謹慎走出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