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貨車保有量的攀升和市場滲透率的快速增長,后市場服務逐漸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車企和經銷商開始將目光投向這一市場,積極布局維修、保養、配件供應等業務。
后市場服務迎風口
過去幾年,我國新能源貨車市場高速發展,2023年全年銷量達到31.11萬輛,參照新能源乘用車的發展歷程,行業即將進入市場需求爆發期。再加上“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以及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的啟動,無疑為新能源貨車發展開辟了新空間。
隨著新能源貨車市場邁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后市場服務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包括維修、保養、配件更換在內的服務化價值鏈,有望成為全新的高價值賽道。
一方面,新能源貨車屬于高頻次、長時間運營的運載工具,對售后維修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同時,用戶對于服務維保方面的期待和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傳統卡車生態圈以整車企業為主,供應鏈以發動機、變速器、車橋為主導,后市場則主要關注維保和二手車業務。但在新能源貨車的產業生態中,價值重心開始從制造向服務轉變,價值核心板塊被電池、物流平臺、軟件系統等企業取代,供應鏈以三電系統、軟件為主導,后市場重心向補能、數據、物流運營、金融、電池回收、碳交易等服務轉變。可以說,與燃油貨車相比,新能源貨車架構和技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這也決定后市場服務將被重塑。同時,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新能源貨車的續駛里程和性能也在不斷提升,對后市場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的融入,為貨車后市場帶來了新變化,同時也蘊藏著新機遇。隨著新能源、自動駕駛等技術的不斷演進,貨車后市場業務生態日漸豐富,包括充換電和加氫、車電分離和電池租賃業務、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拆解業務等。這種“后市場+生態鏈”的新業務模式正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成為貨車后市場新的利潤增長點,也為整車企業和經銷商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增值服務空間。
多方勢力搶灘入局
后市場服務對于新能源貨車普及應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巨大的商業潛力正吸引著眾多車企與經銷商紛紛布局,積極制定各自的發展戰略,以搶占市場先機。
在車企方面,目前一些新能源卡車制造商通過設立專門的售后服務網絡,提供從車輛維修、保養到電池更換等一站式服務,同時積極開發智能診斷系統、遠程監控等先進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此外,車企還通過與第三方服務商合作,共同拓展后市場業務,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
卡車經銷商則更加注重服務網絡的構建和服務能力的提升。一些大型經銷商集團通過在全國范圍內設立服務站點,實現服務網絡的全覆蓋。與此同時,經銷商還積極探索新的服務模式,如開展車輛租賃、二手車回收等業務,進一步拓展后市場業務范圍。
除此之外,新能源貨車后市場還吸引第三方汽車維修企業及服務平臺爭相入局。多方勢力紛紛搶灘,源自新能源貨車后市場巨大的市場潛力。更重要的是,國內卡車市場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想要拓展盈利空間非常困難,加之新能源車型、運營模式趨于同質化,使得越來越多的車企和經銷商開始轉變發展策略,從依賴銷售轉向依賴服務,將差異化競爭的焦點聚焦于后市場與價值競爭,同時積極開展“后市場+生態鏈”的業務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這樣一來,不僅有助于提升品牌影響力,還能通過提升維保服務質量,增強與用戶的黏性,從而更好地驅動銷量增長、鞏固市場地位。
“目前來看,新能源貨車后市場已成為整個產業價值鏈的‘新高地’。”物流行業專家孔震表示,今后誰能夠搶占先機、積極布局,誰就能抓住市場風口,贏得更多發展機遇。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貨車后市場也面臨鏈條長、場景復雜多元的難題。隨著新能源與智能貨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或將給后市場與服務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例如,新能源貨車的產品特點對維修服務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但各企業售后服務規范和標準差異較大,且現有配套服務體系尚不完善,維修網點數量不足;新能源貨車售后檢測和維修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導致后市場服務供給存在缺口,車輛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與服務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此外,新能源貨車配件價格高昂、維修工時費用高,后市場產業鏈也亟待完善,新能源二手車市場缺乏明確的定價機制,車輛信息透明度不足,交易缺乏誠信保障;政策法規標準層面也需進一步健全,以應對新能源貨車后市場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探索創新性服務與管理模式
總體而言,新能源貨車后市場目前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面臨著諸多痛點與挑戰。但同時也要認識到,后市場作為新能源貨車消費的關鍵環節,其服務能力的提升不僅關乎汽車后市場潛力的挖掘,更是推動新能源貨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強新能源貨車后市場的建設與服務優化,對于行業的整體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新能源貨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既給后市場服務帶來了挑戰,也孕育著巨大機遇,關鍵在于相關企業如何積極應對與布局。”某重卡企業負責人坦言,當前,新能源貨車后市場面臨著諸多技術性難題,同時還要應對政策、標準、法規等層面的掣肘。這要求整車和零部件制造商、第三方評測機構、服務商等各方加強協同合作,共同搭建后市場創新平臺,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緊密聯動,從而塑造新能源與智能汽車后市場新生態。在這一過程中,相關企業還需著力提升汽車配件流通的標準化水平,增強汽車后市場供應鏈的透明度和韌性,以促進整個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對此,有商用車行業專家認為,新能源、智能化、新技術、新模式為卡車企業開拓后市場提供了全新機會。新能源貨車后市場到處是金礦,但真正要想挖到金子,還需產業鏈參與者長期深耕,不僅要掌握新技術、打造新模式,還需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尋求長期協同發展的機會。在此過程中,企業應主動提升基礎能力,構建更加合理的業務模式,在實現降本增效的同時,為用戶創造新的價值。同時,政府和相關機構也應加大支持力度,為新能源貨車后市場的蓬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和積極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