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多家新能源車企公布全年銷量數據。
其中,比亞迪2023全年完成銷量302.4萬輛,同比增長62.3%,理想汽車2023全年完成37.6萬輛,同比增長182.2%,廣汽埃安2023全年完成48萬輛,同比增長77%。此外,小鵬、零跑、蔚來、極氪、嵐圖等新能源車企均取得不錯的同比增長。
從不同車企的銷量數據和年度銷量指標完成度來看,頭部車企的銷量完成度更好,如比亞迪、理想汽車均超額完成目標,廣汽埃安和問界也完成了超90%的銷售指標。相比之下腰部及以下新能源車企銷售完成度表現一般,這也表明新能源車市表現也呈現分化趨勢。
梳理2023年12月份乃至2023全年動力電池產業鏈的變化,尤其是下游新能源車市,與以往銷售周期高開高走的形勢不同的是,今年的新能源車市表現為低開高走,但是在高走過程中,2023年表現出更強的復蘇態勢,到2023年12月,新能源車市繼續延續“金九銀十”旺季周期。
根據中汽協公布的汽車經銷商統計數據,12月份汽車經銷商的庫存預警指數為53.7%,環比下降6.7個百分點,景氣度有所提升。
在電池裝機數據方面,下游車市低開高走的銷售走勢同樣帶動動力電池出貨全年依次累高。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份,動力電池裝機量達339.7GWh,同比增長31.4%,整體保持中高程度的增長速度。
再到中上游電芯、材料環節,2023年受到產能過剩和車市開年銷售周期的變化影響,電芯、材料環節集中表現為兩大關鍵詞——降價、去庫存。
一方面是以碳酸鋰為代表的原材料價格從年初的50萬元/噸的水平,到2023年底已經跌至10萬元/噸,這也帶動包括六氟磷酸鋰、電解液、三元材料、磷酸鐵鋰等多種材料的價格變化。同樣,負極材料、隔膜材料、集流體材料如銅箔也受到產業鏈降本訴求影響,價格陰跌不止。電芯成品的單價也從年初1元/Wh跌破0.5元/Wh。
另一方面則是電芯和材料大廠扭轉備貨思維,轉向更為謹慎的庫存策略,根據高工鋰電觀察,2023年開年部分電芯、材料廠商的庫存在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到了年底,多數電芯和材料廠商的庫存水平已經降1月甚至更低的水平,多家龍頭材料、電芯廠商也紛紛表現,繼續維系謹慎、靈活的采購和庫存策略。
盡管2023年歷經了一系列復雜的產業調整,但是總的來看產業鏈庫存減少并趨于穩定,行業內的投擴產步伐更為慎重謹慎,行業供需結構更為平衡,材料價格的下降也幫助電芯完成階段性的降本任務,進而為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地提高打下基礎。
展望2024年,以新能源車市帶動的動力電池產業鏈正行穩致遠,理想汽車近期公布了2024年挑戰80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蔚來汽車提到,2024-2025年,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將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