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超過60%的新能源汽車由中國生產銷售,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占全球的70%,全球有超63%的動力電池由中國供應……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從銷量到技術,從專利到核心部件,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然成為世界第一。
站在電動化風口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創造一個又一個記錄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是1992-2006年,屬于篳路藍縷的狀態,主要聚焦了中國連續的四個“五年計劃”,通過政策推動、科研攻關,將新能源車作為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形成了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的生產能力。
2007-2017年是第二階段,可以說是百花齊放迎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產業化進程,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從小規模示范運營,向大規模示范運營轉變。其中,2009年成立的北汽新能源,是國內第一家新能源汽車股份制公司,第一家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2013-2019年,北汽新能源連續七年位居我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第一。可以說,北汽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期的先行者,也是新能源汽車成熟期的創新探索者。
第三階段是2017年-2020年,可稱一騎絕塵勇向前,中央政府持續完善頂層設計,規劃引領行業發展,出臺一系列政策提供有力保障。通過“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助力產業健康發展。使得汽車銷量實現跨越式增長,自主品牌企業占據主導。并且產業人才不斷聚集,形成較為完整的人才梯隊及體系。從而使新能源汽車產業帶動相關產業共同發展。也包括一些標桿性的企業快速成長,引導產品走向市場化的過程。
而2021年至今,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第四階段,可稱四面開花墻外香,行業真正進入了普及期。自主品牌產品全面爆發,插電混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中國企業也加入了全球競爭的過程。
技術助力彎道超車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更是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燃油車時代,中國車企遭遇發動機和變速箱等領域的技術壁壘,研發周期長,長期處于“市場換技術”的階段。進入新能源車時代,強調自研的中國車企掌握了“三電”以及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甚至引得大眾集團、Stellantis等國際豪門入股,進入“反向合資”階段。
比如牽手大眾集團的小鵬汽車一直以來都強調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為此小鵬汽車從車輛端的視覺感知、傳感器融合、到云端數據運營所需的數據上傳、數據管理、分布式網絡訓練、數據采集與標注工具開發方面,均進行了自主研發,形成數據和算法的全閉環。大眾集團或正是看重了小鵬的“技術流”,自主研發讓中國新能源車產業邁入技術輸出的新階段。
新能源時代,電池、電控、電驅被稱為核心“三電”,在這些方面中國也實現了彎道超車。以電驅為例,近年來,行業平均電機功率密度從2kw/kg提升到6kw/kg。埃安夸克電驅技術的出現,讓電機功率密度再度躍升,該電驅系統功率密度達12kw/kg,體積相比普通電機縮小25%,還降低了傳動損耗,可輸出更高功率。目前,這套電驅已經應用于埃安昊鉑Hyper
SSR和Hyper
GT車型上,可分別實現零百1.9秒和4.9秒的表現。燃油車時代的超跑仰仗于大排量發動機,這一門檻終于在新能源時代被中國車企跨越。技術進步帶來了專利數量的快速增長。中汽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專利公開量36.22萬件,同比增長12.94%,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9.45萬件,同比增長12.77%,反映了中國汽車專利創新質量持續提升,汽車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逐步加強。
在為數眾多的專利背后,是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從上半年上市車企研發投入來看,比亞迪以142.46億元遙遙領先,而且大部分中國車企的研發投入都超過凈利潤。真金白銀的投入,長期主義的堅持,對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站在電動化風口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創造一個又一個記錄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汽車是指以新型動力系統為主要或者唯一動力,集節能、環保、安全等優點于一身的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應對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
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車走勢較穩,今年1-8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823萬臺。2023年1-8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占比世界新能源61%,其中8月中國占比份額65%,表現較強。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出口超強,在東南亞和歐洲市場表現很好,這也是中國產業鏈強大,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和出口的雙增長。
汽車行業是市場很大、技術含量和管理精細化程度很高的行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研發、政策扶持、產業鏈全面、競爭充分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從而實現了在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
政策扶持方面,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和標準,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例如,中國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目標、路徑和措施;《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雙積分管理辦法》,激勵了傳統汽車企業轉向新能源汽車生產;《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鼓勵了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
此外,中國還加強了對新能源汽車的監管和評價,建立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目錄》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信息管理平臺,規范了市場秩序和產品質量。
技術研發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積極投入創新,不斷提高產品性能和質量,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和產品。例如,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技術,可以提高電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和重量;蔚來的換電模式,可以解決續航里程和充電時間的問題,提升用戶體驗;小鵬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可以實現自動泊車、自適應巡航、自動變道等功能,增加駕駛樂趣。
部分中國車企還增程式電動車等領域進行了突破,實現了更好的滿足續航焦慮群體的出行需求。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產業鏈方面,中國擁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涵蓋了從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整車再到后市場的各個環節。在汽車產業鏈實現了換道超車之后,傳統燃油車的被動局面在新能源車中不復存在,形成了中國新能源車強力發展的的協同效應。
從基礎礦產利用上,中國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電機優勢尤其明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國;中國擁有眾多的零部件供應商,可以提供高質量和低成本的配件;中國擁有多樣化的整車制造商,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中國擁有廣泛的后市場服務網絡,可以保障用戶的使用便利和安全。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還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充電和換電設施網絡,為新能源汽車的運行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綜上所述,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技術研發、政策扶持、產業鏈全面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從而實現了在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全球的能源轉型和環境保護做出了積極示范。展望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合作、綠色發展的理念,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