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經歷了40多年快速發展后,人口紅利基本釋放完畢,汽車產業“7分靠天定,3分靠打拼”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同質競爭嚴重、各地搶商壓力劇增以及環保風暴等現實約束下,地方政府如何更好地發展汽車產業,除了把握好行業周期順勢而為外,更重要的是摸清家底、超前設計、落地執行。
本研究從頂層設計、產業鏈、招商三個維度進行分析,為地方政府發展汽車產業提供借鑒建議。
01
強化產業頂層設計,形成對外“金牌說明書”
汽車制造企業選擇投資,首要看的是這一產業在當地是否有規劃和政策文件背書。
因此,地方政府發展汽車產業首先需要在現有產業發展規劃基礎上,圍繞產業鏈梳理成果,出臺汽車產業3年行動計劃或專項規劃,明確本地汽車產業未來在區域中的定位,確定量化目標,形成清晰路徑,為更高質量層面發展做好戰略預埋。
其次,要積極申請國家或省級層面的汽車制造集聚區或制造基地稱號,以地級市的經信部門為牽頭單位,以汽車制造基礎較好的縣級政府為核心,聯合當地汽車行業協會,共同繪制地方產業地圖和招商地圖,加快促進汽車產業集聚水平,從全市層面形成對外招商競爭合力。
此外,外資利用水平較高地區,特別是日德企業資源較好的區域,要充分發揮好文化對制造業的賦能作用,可以通過積極謀劃打造“日德汽車企業投資首選地”的鮮明旗幟,形成區域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同時制作獨立的中英日德多國語言產業宣傳片和推介手冊,讓政府頂層設計成為產業招商的“金牌說明書”。
福 卡 智 庫
02
優化產業鏈結構,提升細分領域附加值
首先,制造環節“有提有降”。此建議主要針對汽車產業發展已經有一定基礎,土地資源又相對緊張的地區,可以通過對本地汽車產業鏈核心環節的梳理和分析,結合投入產出效率、未來市場需求等因素,主動擴大高附加值、高貢獻度、高成長性環節的規模占比,一般而言主要是汽車電子和“三電”系統環節,適當降低產出效率較低的基礎材料環節,以此提升汽車產業鏈“含金量”。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優質的基礎材料和內外飾制造企業。
其次,三大領域“定位重構”。對于創新能力和投資能力較為有限的大多數地方來說,在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車三大領域中,建議以傳統汽車為基本面、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重點,以智能網聯車為培育方向,提升后兩者的主鏈配套和輔鏈制造環節的比例,尋求產業利潤新增長點。
此外,全產業鏈“向下延伸”。在培育壯大制造環節的基礎上,主動在電子商務、汽車金融、充電服務、檢驗檢測等汽車后市場以及相關生產性服務環節補缺,逐步形成“生產+服務”的全產業鏈生態。
福 卡 智 庫
03
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加速產業集聚發展
在招商方面,建議通過厘清本地汽車產業鏈結構,在各地現有招商資料庫的基礎上,重點圍繞 “三電”系統(電機、電控、電池)、汽車電子、智能網聯車硬件制造等高附加值領域進行進一步篩選,形成包含“重點產業鏈環節”“重點目標區域”“重點制造產品”“重點代表企業”等方面的“汽車招商子庫”,集中招商資源實現點上突破。
總之,地方政府在推動汽車產業發展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順應國家政策形勢的同時需要立足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前瞻合理謀劃,有序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文章來源:福卡智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