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充電速度最快的彈匣電池問世,能否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插上騰飛翅膀?
全球低碳綠色發展潮流之下,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均將新能源汽車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電池等產業鏈關鍵核心環節的創新風起云涌,新能源汽車及其相關核心產業鏈龍頭企業,近年來也備受資本市場的追捧,涌現了特斯拉、比亞迪、蔚來、小鵬、寧德時代等一眾明星企業。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成本占比最高部分,也是目前制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低價高續航里程、充換電方便快捷、使用安全可循環也成為了大眾對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共同訴求。
正是基于此種背景,每一次新能源電池技術的突破都能引起廣泛關注,如寧德時代的CTP電池包技術、國軒高科的JTM電池集成技術、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技術、天能電池集團的類蜂窩狀高能電極技術等我國新能源電池創新亮點等均引起了市場不小的轟動,然而真正能夠突破以上新能源電池痛點的開創性技術似乎始終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苦電池舊矣的局面何時才能夠得到根本改觀?
30日,廣汽埃安正式對外發布的能夠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的超倍速電池技術和全球充電功率最高的A480超充樁,似乎讓我們看到了電池問題解決的曙光。據悉,現有電動車充電最快僅能達到半小時續航200km,廣汽此項超倍速電池技術則以最快6倍的充電速率做到了“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是目前全球充電速度最快的電池技術。
以突破電池痛點為使命的廣汽埃安,作為國內新能源品牌中的佼佼者,此次突破的核心技術是其全新的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
與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采用了類似“刀片狀”結構命名原理一樣,廣汽彈匣電池是一個專門提升動力電池安全性的系統性技術,不是純粹的結構優化,也不是簡單的增加隔熱,而是采用了獨特的結構設計,其類似彈匣安全艙的設計,有效阻隔熱失控電芯的蔓延、當偵測到電芯電壓或溫度等出現異常時,自動啟動電池速冷系統為電池降溫,是一個從電芯本征安全提升、整包被動安全強化、再到主動安全防控的一整套安全技術,是一個軟硬件一體化、具備超高防御能力的智能安全技術。
彈匣電池的4大核心技術:超高耐熱穩定的電芯、超強隔熱的電池安全艙、極速降溫的速冷系統、全時管控的第五代電池管理系統。
核心技術一:電芯方面,彈匣電池采用了超高耐熱穩定的電芯,其采用了正極材料的納米級包覆及摻雜技術的應用;電解液新型添加劑的應用;添加高安全電解液。通過這些關鍵技術的應用,使電芯的耐熱溫度提升了30%,大幅降低電芯熱失控短路。
核心技術二:專門針對防止特殊情況引起的燃燒而設計,彈匣電池采用了超強隔熱的電池安全艙。通過網狀納米孔隔熱材料和耐高溫上殼體,彈匣電池構筑了超強隔熱的安全艙,最終實現三元鋰電芯熱失控不蔓延至相鄰電芯,同時,電池包上殼體能耐溫1400℃以上,從而有效保護電池整包。
核心技術三:針對夏季高溫所引起的自燃現象,彈匣電池采用了極速降溫的速冷系統,通過全貼合液冷系統、高速散熱通道、高精準的導熱路徑的設計,彈匣電池實現了散熱面積提升40%,散熱效率提升30%,有效防止熱蔓延。
核心技術四:電控方面,彈匣電池搭載全時管控的第五代電池管理系統,通過搭載車規級最新一代電池管理系統芯片,可實現每秒10次全天候數據采集,相比前代系統提升100倍,實現對于電池安全的全時監控。
四大技術加持,外加如今最為苛刻的針刺熱擴散試驗,成就了廣汽埃安迄今為止續航里程最長,最安全的電池稱號,一經問世,當然也引起了市場一片嘩然與輿論追捧。
深挖廣汽埃安彈匣電池研發背后的故事,可以發現,這一成就絕對是廣汽十年磨一劍的匠心之作,是一個國際化豪華研發團隊的智慧結晶。彈匣電池其研發團隊由廣汽研究院、廣汽研究院硅谷中心、世界頂級電芯專家領銜開發,超過600人組成的國際頂級研發團隊傾力打造,其中博士超過60位,比例高于10%,龐大豪華陣容的共同努力才激發出了彈匣電池的最高技術水平。
其中領銜的專家成員包括擁有46年電池工作經驗的日本電池專家-大石繁,擁有44年電池工作經驗的日本電池專家-綿田正治等業界大咖。
同時,廣汽集團在電池研發的積累過程當中,也從動力電池過流保護、電池熱抑制方法、電池熱失控監控及預警等方面形成了國際領先的專利群。包含80多項專利,發明占比超過70%
此外,作為集品牌之力成立的新能源子品牌,廣汽埃安如今不僅擁有世界頂級的電池研發團隊和領先的電池試驗室、專業測試場和電池Pack生產車間,具備獨立的電池包自主設計和生產制造能力,在超10年的研發過程中,也有了大量的技術成果和人才儲備。
在去年新能源銷量達到了136.7萬輛新高的發展形勢之下,綜合以上分析,廣汽埃安此項彈匣電池,似乎讓我們看到了突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瓶頸的終極曙光,然而,充電五分鐘,續航200公里不等于充電十分鐘,就續航400公里,也不等于充電15分鐘,續航600公里,而且即使真正做到了以上續航里程及效能,與目前市場所普遍接受及習慣的燃油車方便快捷加油及超長續航里程,還是體現出了很大的局限性與不足,廣汽彈匣電池的出現,確實對行業有著良性的深遠影響,但要突破新能源電池發展瓶頸,在我國的“三縱三橫”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之上,或許集合三元、磷酸鐵鋰、光伏等新能源的混合新源動力電池才是未來,也或許鈉離子電池、氫能源動力電池、鋰硫電池、鋅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才是未來,說到底還是在保證安全系數的前提下,最大可能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卻又降低成本與重量體積,才能贏得市場的青睞、才能提前鎖定新能源汽車賽場的入場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