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對于中國的“世界工廠”,是設定了原始范圍目標的——只能依賴西方的高端產業鏈,制造服務于西方廉價商品。所以西方一直對中國奉行高科封鎖,從而讓這種完美的“互補”可持續發展。在西方人眼里,中國過去10幾年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制造崛起,不算真正的高端突破。畢竟,任何一部中國手機都含有60%以上的西方技術或零件,可能中國制造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美國人賺的錢還要比中國廠商多幾倍。但自從中國5G技術取得突破后,美國開始不樂意了并表現出明顯“翻臉”的表情,西方知道5G這項關鍵技術被中國掌握,預示著一個中國依賴西方高端產業鏈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華為5G基站
美國長期通過科技巨頭壟斷歐美市場,造就了整個西方的“淺碟”產業格局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美國憑借主導計算機信息技術革命的優勢,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專注于獲利豐厚的數字經濟,而將大部分高端制造業讓度于歐洲,從而換取谷歌、臉書和亞遜等硅谷高科技企業壟斷歐洲數字市場。西方這種明確的產業分工,在一段時間內讓歐美取得了協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效果。但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產業革命的顯著特征就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完美融合。但尷尬的是,美國掌握著半導體和互聯網技術,歐洲掌握著高端制造的龐大產業,現在各玩各的搞不下去了。美國要實現人工智能,就要搶歐洲的高端制造;歐洲想實現人工智能,也需要發展自己的互聯網技術。美國不可能無償的把互聯網技術交給歐洲,歐洲也不可能不保護自己的高端制造。未來10-20年歐美技術和制造業都面臨著解體重構。
德國汽車工廠
中國電動汽車崛起,率先“爆破”了西方制造業的神話。汽車制造業,是“中國制造”與“西方制造”一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無論在德國、美國和日本這些發達國家,都將汽車制造視為核心產業。從最近最熱門的智能手機產業來看,全球產值也只有8000多億美元,但預估到2030年電動汽車的全球產值將達到6萬億美元。用個不恰當的比喻來描述:房地產是全世界最賺錢的產業之一,而汽車是家庭除房地產之外的第二大支出,汽車制造產業就等于是為全世界造房子。中國成為全球汽車制造大國,大概率會搶下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汽車市場,這種突破無疑具有史詩級意義的。更關鍵的是,電動汽車最大的魄力是自動駕駛,一旦中國率先讓自動駕駛落地,就會將這種模式復制到龐大的制造業領域,引爆一場人工智能產業革命。因此,中國電動汽車崛起,等于直接“爆破”了西方高端制造的神話——這是一場生產效率提高10倍的產業革命,會以摧枯拉朽的力量淘汰一切舊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