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乘用車產能合計4089萬輛
產能利用率僅為52.47%
3月15日,阿里拍賣競拍頁顯示,重慶眾泰汽車破產拍賣因“無人出價”,遭流拍。
在此之前,網傳產能吃緊的特斯拉將收購破產邊緣的眾泰。3月13日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在微博上斥道,這是“赤裸裸的假消息”。
特斯拉與眾泰傳出緋聞確實離譜,但單就產能問題來看,特斯拉月銷連續6個月超過5萬輛,工廠滿負荷生產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另一邊的眾泰卻擁有大量閑置廠房與產能。
伴隨市場洗牌,汽車產業產能利用率不均衡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弱勢企業如眾泰汽車、力帆汽車、北汽銀翔、獵豹汽車等已經被市場拋棄,而北京現代、廣汽菲克、神龍汽車、東風悅達起亞等企業近年來銷量下滑嚴重,市場萎縮,也空出大量的閑置產能。另一邊,諸如特斯拉、寶馬、東風本田等企業,卻對產能有著更多需求。
乘聯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乘用車產能合計4089萬輛,產能利用率僅為52.47%。這一數字意味著,整體來看,我國汽車行業有將近一半的產能處于閑置狀態。但在乘用車產能總體過剩的情況下,已經具備生產資質的企業還有1046萬輛在建產能將陸續建成投產。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提出,目前中國汽車產能利用上呈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發展態勢,建議發揮區域聚集優勢盤活閑置資源,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產能利用率提升。
旱的旱,澇的澇
產能是否過剩,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2021年乘用車產能按企業銷售量的分析(圖表來源:乘聯會)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有銷量的企業是86家。其中,乘用車銷量大于60萬輛企業有16家,合計銷量1661.06萬輛、占總銷量的77.42%,合計產能2039萬輛、占總產能的近50%。這16家企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1.03%,處于合理區間。
銷量大于20萬輛的企業有22家,合計銷量占到總銷量的88.86%。也就是說,其他64家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只有不到12%。
值得注意的是,有29家企業的銷量少于1萬輛,這些企業的產能占了總數的13%,而銷量只占總數的0.46%,平均產能利用率只有2.02%。可以說,這些企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
乘聯會分析認為,即使在銷量數據各區間段內,具體企業各自的產能利用率也是差別非常大的。
2021年乘用車產能按企業產能利用率大小的分析(圖表來源:乘聯會)
產能利用率高于100%的企業有11家,基本上是已經開足三班制,休息日還得適當加班。11家企業中,有6家是外資在中國的獨資或合資企業,5家是內資企業。2021年有4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產能利用率超過100%,其中包括特斯拉。
對比之下,29家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10%。這些規模較小、銷量較低的企業,不僅產能嚴重過剩,在行業有6.6%增長時,依然處于負增長之中。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如無根本性的改變,扭轉產能過剩的狀況基本無望。
市場騰挪已展開
盡管特斯拉收購眾泰為假,但發展勢頭好、產能緊缺的企業收購弱勢企業的工廠,也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今年2月,眾泰臨沂生產基地被長城汽車收購的消息傳出。2021年實現快速擴張的長城汽車,除了接盤原眾泰臨沂生產基地外,還先后收購了江西上饒的漢騰汽車二期工廠和湖北大冶的漢龍汽車工廠。長城汽車“2025戰略”顯示,2025年,長城汽車將實現全球年銷400萬輛、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的目標。其中,80%將是新能源汽車,未來五年研發投入將達到1000億元。
同樣是在2月,還傳出了東風本田接手神龍汽車位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工廠的消息。東本接手神龍工廠后,將改造其為專門生產純電車型的全新工廠。
此前,神龍汽車在國內共有四個生產基地,規劃總產能超過100萬輛。按照2021年神龍汽車總批發銷量僅有10.05萬輛計算,其超過90%的規劃產能均為閑置狀態。對比之下,東風本田在國內的三座整車工廠規劃年產能為76.8萬輛,但是2021年銷量達到79.3萬輛,這也促成東風本田接手神龍汽車二工廠。
銷量不斷下滑的北京現代同樣遇到了產能過剩的問題。此前,北京現代在國內有北京順義第一、第二、第三工廠,以及河北的滄州工廠、重慶工廠共5大乘用車生產基地,總計年產能可達到165萬輛。但是在2021年,北京現代年銷量僅剩38.5萬輛,產能利用率甚至不足30%。也因如此,2021年,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投資60億接手北京現代一號工廠的廠房及土地資源,投建理想汽車全球旗艦工廠。而北京現代重慶工廠也于2022年年初曝出停產的消息。
謹防新能源過剩
不可否認,部分車企通過收購產能盤活了資源。但是對于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車企而言,面對舊工廠陳舊的設備、廠房,往往需要花費較高的改造成本,他們會更希望建設新的工廠。
按照計劃,華晨寶馬今年將再次迎來產能提升,其位于沈陽大東區的現有工廠目前正在進行全面擴建,此外一座位于鐵西區的全新工廠也正在建設之中。
而在北京發布的北京市2022年重點工程計劃中,公開了小米汽車工廠的建設地點位于馬駒橋鎮智造基地,規模40萬平方米。雷軍此前曾表示,小米汽車預計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又一家造車新勢力,已經在孕育之中。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332.6萬輛,而新能源乘用車的專用產能已經有569.5萬輛,產能利用率是58.4%。
數據顯示,已經具備生產資質的企業有1046萬輛在建產能將陸續建成投產,而在建產能大部分是新能源汽車。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現有的地方政府官員晉升機制下,GDP仍是重要的政績考核指標。而汽車是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汽車生產不僅能直接創造GDP,拉動地方經濟增長,而且稅收貢獻大,吸納就業多,還能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生產,具有較強的外溢效應。因此,地方政府有較強的動力去扶持本地區汽車產業的發展。
此外,政府還兜底保護地方車企,即使某些車企已經瀕臨破產,政府仍然出資救助,因為這關系到地方經濟增長和就業等民生問題,進而導致經營不善的汽車企業無法退出市場,成為僵尸企業,落后產能也無法淘汰。
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認為,汽車產業產能布局的分散和不均衡,將會構成資金、土地、人才等資源的流失,阻礙汽車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影響到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汽車行業在解決傳統汽車產能過剩問題的同時,還要防止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