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官方披露的消息,3月16日、17日,為做好鋰資源產品保供穩價工作,促進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健康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裝備工業一司會同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市場監管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組織召開了鋰行業運行座談會、動力電池上游材料漲價問題座談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等行業組織,以及鋰資源開發、鋰鹽生產、正極材料、動力電池等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有關負責人參會。
會議聽取了重點企業生產、擴產和銷售情況,分析了當前資源開發和擴大生產供給方面面臨的瓶頸問題,針對近期出現的鋰資源及鋰鹽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問題,圍繞鋰鹽產品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生產消費情況、動力電池產業受影響情況、保供穩價政策措施等進行了充分交流。會議要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加強供需對接,協力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協作關系,共同引導鋰鹽價格理性回歸,加大力度保障市場供應,更好地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汽車產品越來越多地走入人們的生活,我國對關鍵零部件之一的動力電池的需求量也大幅上漲,生產動力電池所必須的原材料,如鋰、鎳、鈷等的價格紛紛暴漲。以鋰為例,根據交易軟件ifind數據,截至3月17日,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已達47.6萬元/噸。但在2020年12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僅為7.64萬元/噸,一年多時間內漲價逾6倍。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令電動汽車中下游企業而苦不堪言,而這些上浮的成本最終也將轉嫁到消費者手上。
3月15日,比亞迪發布漲價聲明,稱其受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影響,將對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3000元—6000元不等。當日,特斯拉也宣布將上調其在中國市場的電動車價格,其中Model 3和Model Y系列車型價格上調了約5%,上漲1萬元—2萬元不等。
價格的持續上漲,讓上游礦產和資源供應商賺取了電動車產業鏈的絕大多數利潤,而這些利潤并不會合理地分配給產業鏈亟需技術迭代升級,需要面臨全球競爭的電池供應商和車企手中,此外還有可能導致產業轉型升級難度加大。如何讓原材料的價格趨于平穩,已經成為電動車發展的當務之急,因此,國家在此時對于原材料價格的合理關切無疑給行業的長遠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