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賽力斯聯合開發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AITO的首款車型問界M5日前正式亮相。這也顯示出華為在汽車領域更進了一步,新能源汽車產業“跨界”造車進一步加深,產業結構也在發生重大變化。
雖然華為一直稱只做服務而不會進入汽車制造領域,這次發布的汽車產品也宣稱是由華為深度賦能。但此次華為對于問界M5的參與度與控制力遠超此前單車項目,從前期規劃、設計,到后期營銷、售賣等,可謂面面俱到。
隨著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技術不斷推進,今年以來,汽車產業“跨界”之風迎來新的高潮。今年初,百度公司正式宣布進入整車制造領域,之后不久,小米公司也宣布進入造車行業。與之前的科技公司跨界造車不同,這次入場的科技公司技術和資金的積累更為雄厚。
除了這些IT企業之外,眾多家電企業也開始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從3月開始,美的、格力、海爾、海信、TCL等家電企業相繼宣布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3月25日,海爾集團與上汽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汽車研發與應用、車家互聯、新能源和智能化車輛應用推廣、智能制造轉型、產業投資等領域深度合作。
分析原因,不斷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為各方企業加速進入這一行業的主要原因。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5.7萬輛和4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2倍,產銷繼續刷新紀錄。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而且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接受度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
同時,新能源汽車的政策環境和技術水平也不斷成熟和優化,為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日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各種使用場景。進一步解決了眾多新能源車主長期擔憂的問題。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充電速度等都有了大幅提升。
國內車用電池領軍企業寧德時代公司近期在線上發布會中公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的具體情況。鈉離子電池15分鐘即可充滿80%,具備耐低溫特性,電池能量密度高等特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新能源汽車是信息技術與制造體系的全面融合,是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新動能的重要支點。
這種融合也帶來了汽車產業重構。專家表示,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成為發展方向,汽車作為諸多高新科技集成創新與應用的載體作用更加凸顯,以硬件為主的機械產品正在向以軟件為主的智能產品快速演進,汽車成為與能源、交通、城市緊密連接的智慧移動空間,將真正成為突破空間移動的全新物種。汽車產業邊界正在不斷擴展且漸趨模糊,垂直線型的汽車產業供應鏈將會演變為立體交叉的出行服務生態系統,并徹底重塑整個產業格局。
同時,本輪汽車產業全面重構絕不只是發展電動化或智能化技術的問題,也不只是利用這些技術進行產品優化升級的問題,而是要推動汽車產業變革的加速落地,以汽車能力的革命性延展和重塑推動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