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汽集團(22.710, 0.00, 0.00%)股價迎來了近5年來的唯一一次漲停。是日,在經過周末兩天時間的發酵后,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整車合作項目智己汽車正式成立的消息,成為前者股價封板的重要推手。
阿里與上汽的聯手,僅是2020年以來科技企業跨界造車的冰山一角,但這足以帶給資本市場巨大的想象空間。
“在軟件部分,科技公司在產業價值鏈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在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看來,汽車業“新四化”趨勢之下,科技企業與汽車產業的融合已是不爭的事實。
造車潮再起
上汽集團與阿里已經不是第一次牽手,在此之前,雙方曾共同打造了斑馬網絡。作為上汽集團的“一號工程”,在高端智能汽車項目上,上汽集團再次選擇與阿里合作,正是看重了阿里云在人工智能、V2X、云計算、邊緣計算等核心技術的優勢。
按照上汽集團12月25日官宣的消息,阿里在注冊資金高達100億的智己汽車中持股18%,為第二大股東。根據計劃,2021年1月13日,智己汽車的首款車型將正式亮相。
和智己新車在2021年“會師”的,還有長安、華為、寧德時代(402.000, 0.00, 0.00%)三方共同推出一款中型純電SUV。11月14日,長安汽車(21.030, 0.00, 0.00%)宣布與華為、寧德時代一起聯手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隨后三天,長安汽車股價上漲18.9%。
11月,華為提出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業務管轄關系從ICT業務管理委員會調整到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調整引來了外部對華為造車的猜想,并在華為內部掀起討論。隨后,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發布內部信稱,“華為不造車,再提造車就離崗”。
與華為的當然否認不同,另一科技巨頭百度對于造車的態度則顯得模棱兩可。
此前,有消息傳出百度或將與威馬汽車聯手造車,目前雙方正對可能的合作模式進行商議。盡管當事雙方并未對此消息予以確認,但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暉卻點贊了微博上的相關報道。
根據百度方面12月8日在Apollo生態大會上披露的最新數據,Apollo智艙已與超過70家車企的600款車型展開合作,實現超過100萬輛的小度車載OS前裝量。同時,Apollo發布“樂高式”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推出純視覺感知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產品。在此之前,威馬曾宣布,由威馬與百度Apollo平臺開發打造,采用全新電氣電子架構的整車產品將于2021年投放。新車將率先搭載全球首個“云端智能無人泊車系統”(Cloud AVP),在特定場景下具備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
融合已成趨勢
科技巨頭競相介入整車制造領域,與當下汽車業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息息相關。
12月3日,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高健在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上表示,車聯網方面,預計到2025年全球聯網汽車數量將接近7400萬輛,其中中國的聯網汽車數量將達到2800萬輛;自動駕駛方面,截止2020年6月,全國17個城市已累計發放約282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由此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車市場。
在汽車行業發展的“新四化”趨勢中,科技企業智能化的技術積累和網聯化方面的商業實踐經驗已經超過了傳統車企;而傳統車企在制造領域的沉淀也是科技企業在短期之內無法超越的。在合作中互相彌補不足,正是合作的價值所在。
以華為的鴻蒙系統和Hi Car系統為例,其為整車企業提供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和智能車云服務。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華為已經與超過18家主流車企達成合作。
“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分別作為汽車行業、ICT 產業和智慧能源產業的參與者,三大企業跨領域合作,聯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的行動,將會引領一個新趨勢?!?span id="stock_sz002736">國信證券(13.640, 0.00, 0.00%)在對長安汽車的研報中稱。
然而,對于科技企業是否需要親自下場造車,部分行業人士則持否定態度。蘋果公司在近日再次傳出造車消息后,有花旗銀行分析師指出,“因為汽車行業的利潤率相比蘋果主業要低得多,所以最終結果可能是蘋果將其 OS 更加深入推進至消費者和企業市場?!?
“科技公司定位應該還是做汽車行業供應鏈的參與者。從這個角度來說,供應商最好的發展模式是為更多下游企業提供服務。”一位行業人士分析認為,“造車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需要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巨額的資金投入,以及完善的服務體系能力?!?